今年台灣兒童皮膚科醫學會春季會主題呼應世界防曬日,向大眾宣導兒童防曬的重要性,應學會邀請拍攝防曬衛教短片,因影片長度受限無法將較詳細的資訊完全納入,因此,決定將更多的內容於文章中呈現,希望大家看完後,會身體力行保護自己也保護孩童免於紫外線的危害,因為,紫外線比你想像中可怕,防曬也比你想像中重要,防曬要從小做起,但,現在開始都不嫌晚喔~
紫外線對皮膚有什麼樣危害?曬黑而已嗎?錯!
防曬成人再開始,孩童皮膚幼咪咪,不需做防曬?錯!
根據統計,我們一生陽光曝曬的總量,其中80%都累積在18歲之前,因此,不論是嬰幼兒、孩童或青少年,做好防曬措施對於保護皮膚,減少紫外線的危害都是相當重要的。
系統性文獻回顧中顯示:若孩童階段曾經有過皮膚曬傷的經驗,相較於沒有曬傷經驗的孩童相比,未來罹患黑色素癌的機率會增加兩倍。
嬰幼兒孩童防曬該怎麼做呢?防曬品最重要嗎?
美國皮膚科學會和兒科醫學會都建議,小於六個月的嬰幼兒,儘量減少陽光曝曬為防曬最佳方式,尤其是陽光直曬一定要避免,此年紀不建議使用任何防曬產品。
六個月以上嬰幼兒,也要減少直接暴露在陽光下,尤其早上10點到下午2點陽光最強烈的時段,如需至戶外,建議待在陰影處,另外,也可用遮蔽的方式如撐傘、戴寬邊帽,或穿著有防曬係數功能的衣物(UPF大於等於50)協助防曬。
孩童防曬品有限制嗎?可以跟成人用一樣的嗎?
六個月以上到兩歲孩童可優先選擇純物理性防曬成分的產品,也就是以氧化鋅和二氧化鈦的防曬成分,如同剛剛提到,嬰幼兒皮膚尚未發育成熟,物理性防曬成分較不易刺激皮膚,同時也不容易被皮膚吸收,另外,也要選擇防曬係數SPF30以上且具有廣波段防護能力的產品。
所有的防曬產品,都有可能引起皮膚不適的現象,因此全身塗抹前,可以先塗抹些許在上臂內側或耳後處,若無過敏現象,就可以全身使用。
異位性皮膚炎孩童患者,該怎麼防曬呢?
異位性皮膚炎孩童和敏感肌膚的部位,一樣建議使用物理性成分防曬品,若要使用化學性成分則優先選擇Avobenzone和Octocrylene,比較不容易致敏,至於Beonzophenone-3(oxybenzone)則一樣建議避免,比較容易會引起接觸性皮膚炎。
防曬產品有各種劑型,包括油膏、乳膏、凝膠、乳液和噴霧劑型,孩童不建議使用噴霧劑型,因為有吸入的風險,尤其孩童如果有呼吸道的疾病,可能會引起或加劇氣喘或過敏症狀。
一天塗抹一次防曬品就足夠了嗎?錯!
塗抹防曬品後,並不代表一整天都具有防護能力,防曬品絕對不是無敵鐵金剛,讓你一整天抗陽光無虞。
皮膚隨時間分泌汗水或出油都會使得防曬品分布不均,擦汗和吸油的動作都會直接移除皮膚上的防曬品,同時一些防曬成分的光穩定性較差,經由陽光照射後會分解,因此,隨時間防曬品的防護能力會漸漸下降,建議每2小時就一定要補擦一次防曬品。
如果從事水上活動,使用防水功能的防曬品,則需依防曬品上的標示,每40分鐘或80分鐘一定要再塗抹一次,否則就不再有防曬效果。
防曬品怎麼擦才夠量?
防曬品的塗抹是有一定的標準,所有的防曬品係數的認定,皆是以塗抹在皮膚上每平方公分2毫克的濃度所具有的紫外線保護力測試出來的結果。
單次過多的塗抹雖然的確可以額外增加一些保護力,但隨著時間流逝,防曬效果一樣會減少消退,因此,如同剛剛所提及,所有的防曬品塗抹後,只能維持兩小時的效果,因此,補擦才能維持防曬能力。
然而,另一方面來看,如果塗抹的量較少,則就沒有產品所標示出防曬係數的效果。舉例來說,若塗抹的量只有標準劑量的一半,防曬效果大約只剩標示係數的1/4不到。
例如標示SPF30的防曬品,若用量減半(每平方公分只擦1毫克),防曬係數只剩下SPF5左右,此時,塗抹防曬品就只是心安而已,已不太具有防曬效果。
根據研究統計,大多數人每次塗抹防曬品的量,都只有建議使用劑量的25~50%,因此,幾乎都沒辦法達到防曬商品所標示的防曬係數,而使得防曬效果大打折扣。
擦防曬品有無任何測量方式來達到足夠劑量?茶匙劑量!
防曬品使用足夠的量是非常重要的,如何適當塗抹防曬品呢?美國皮膚科醫學會建議使用茶匙(Teaspoon)來當作測量工具。